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中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既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给出了中国方案,持续造福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推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成果展,向大众提交了一份绿色答卷,也展示着未来的美好愿景。现予发布,以飨读者。
2021年,中国成功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推动正式通过“昆明宣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位于沙特西部的塔布克省,是沙特“2030愿景”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融合多能源互补整合的大型商业化公用设施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包括光伏、风电、储能、内燃机发电、电网、海水淡化、供水管网、废水处理、废水管网、固体废物处理、通讯和区域制冷。其储能项目储电量高达1300兆瓦/时,是全球最大离网储能项目,可供红海旅游区完全依靠再生能源供电。在海岛间的输电网络建设中,来自中国的海底自动机器人下水作业,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建设多座由人工湿地组成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新城生活污水的可循环使用。
卡塔尔成功实现了首届“碳中和”世界杯的承诺,在绿色环保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中国铁建承建的世界杯最大场馆卢赛尔体育场为可持续体育场馆的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中国电建承建的卡塔尔首个绿色太阳能光伏项目阿尔卡萨光伏电站是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之一。宇通的新能源客车的加入使卡塔尔的绿色公交系统为球迷和游客提供了环保的出行方式。
博尔因矿而生,也曾因矿而“殇”。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企业的投资让这里的矿山开采与经营进入了新时期,博尔市也因此迎来了新生。
2018年,中国紫金矿业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协议,出资3.5亿美元收购博尔铜矿63%的股份,推动其绿色改造。紫金博尔铜矿坚持打造“花园式矿山”,大力实施绿化复垦,目前已完成所有尾矿库、露采边坡以及部分废弃排土场边坡的绿化,种植苗木超过6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35万平方米,各矿厂区域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该企业投入3亿美元用于老冶炼厂改造。新的脱硫和烟气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二氧化硫排放水平下降超90%,颗粒物排放浓度达到欧盟和塞尔维亚环境治理标准,困扰博尔市的“烟气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匈牙利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欧洲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2017年,比亚迪在欧洲投资兴建的第一座电动汽车工厂正式落户匈牙利西北部的科马罗姆,为乘客带来全新清洁、无污染的绿色出行体验。2021年,中国恩捷集团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为当地提供了440个就业岗位。2022年,蔚来汽车宣布在匈牙利建设全球首个海外工厂,将成为该企业在欧洲的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同年,宁德时代也在德布勒森签署预购地协议,标志着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221公顷,投资金额73.4亿欧元,规划电池产能为100吉瓦时,对中匈和中欧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为解决小微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发银行阳江分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发放“海洋碳汇预期收益结算账户+融资担保”农业贷款。这是广发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结合阳江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特点,以“碳汇渔业”为切入点,将海水养殖藻类、贝类每年产生的减碳量远期交易收益权作为质押物。这项业务使水产养殖企业拥有的海洋蓝碳资源变成可变现的碳汇资产,使海水养殖既吸碳又吸金。此外,还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高效的评估和质押,提高“碳汇渔业”企业的融资额度和操作便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